端午节杂感 |
发布日期:2007-07-12 |
来源:
|
浏览次数:4216 次 |
|
端午节杂感
小时候的端午节,都是随着奶奶和母亲一声声擀面杖碰到桌面的咚咚声里隆重出场的。 这一天,母亲照例提前一两节课放学,急急忙忙地回家准备中午的盛宴。差不多同时,父亲已经从早市里买回包麦饼的十多样菜,再把糯米粉揉好,把春天里采来并晒好的松花粉黄黄地堆在一边,边擀边洒,等这个香香的糯米团变成一张张薄如宣纸的圆饼时,白色的麦饼也成了金黄。然后小心地放锅里用小火细细地烤,每次只能烤一张,直至熟软,很是考验人的耐心和意志。烤好后放入盘子里再裹上毛巾。从锅里到盘子里,中途就由我们小孩子七手八脚地搬运了,直烫得呲牙咧嘴,然后再调皮地用小手在盘子上面乱压,大人们就会小声地呵斥,怕其中的哪几张地粘在一起,到时起不出。而这个场景时常清晰地重复在脑海里,就连奶奶慈祥的嗔怪也仿佛就在眼前。 奶奶早已作古,几次搬家,那几个短短的擀面杖还搁在父母家碗柜的一角,偶尔看到,一时恍如隔世。 而现在,费时费力的麦饼早已由多快好省的面粉摊成的食饼取代。哥哥总会在端午节前几天就与摊食饼的小贩约好份量,不然端午节中午就不一定能买到食饼了。还有一种绿绿的叫迟叶(音)麦饼,是用糯米粉做的,其中掺了迟叶,很好吃,更难买到。 端午节,总会想到吃食饼穿端午衣,也就是小孩子要在这天穿新衣服。好多台州各地的熟人都对此一无所知,看来是我有些矫情了。 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临海那边,端午节是吃棕子的,怀念屈原,很国标很传统的样子,而我也常为吃食饼而小小地不安,只图自己口舌之欲而不顾愤然投江的屈大夫。不必追溯历史,我们端午节吃食饼的习俗肯定也有他的道理,存在即合理,这不,今天的新闻里说瑞安那边也吃食饼筒呢。 吃食饼筒炒蚕豆、家家门上贴几把辟邪的昌蒲剑、屋子的每个角落都洒了拌有雄黄的白酒、小孩子身上脑门上涂着雄黄到处乱跑、老人们则坐着小船去河里烧纸祭奠……这些都是小时候端午节里最丰富具体的必做功课了。 但是,大人们洒雄黄酒的时候,我小小的心里还是会暗暗担心,怕美丽的白蛇娘娘不小心碰上一口现了原形,那样的话不仅她自己痛苦,也会吓倒很多人。 如今,白娘子也该垂垂老矣,在这人心不古欲海横流的商业大潮中也该早就修炼成百酒不侵,不再因为一杯小小的雄黄酒而现了原形。看来,儿时的担心终于在今天可以歇一口气了。
郑瑛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