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糟 羹

发布日期:2008-03-14 来源: 浏览次数:4113 次

糟  羹


大年三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过去,人们就在翘首期盼着元宵节的到来。小时候,每年的正月十四,临海人不论男女老少总是要早早的吃过家里的羹去大街上占个好位置,看一年一次的花灯大游行,自从市府所在地搬至椒江,花灯大游行是看不到了,而羹却还是年年必吃的,否则这年总象没过完似的,让人意犹未尽。
元宵吃汤圆的,寓意“团团圆圆”。 而羹却是台州老百姓元宵节的主食,十四吃咸羹,十五则喝甜羹,寓意“先咸后甜”,元宵节吃羹大约也就是台州的习俗。羹,确切地说应该叫“糟羹”,在台州民俗史是能占一席之地的。《台州地方志》和《临海县志》上就都有记载,说法不外乎两种:
一是相传大唐初年,临海还仅是个小渔村,且常遭海盗光顾,当时的台州刺史尉迟恭,带领将士筑城抗盗。正月十四,海盗又至扰民,尉迟恭闻报,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加紧筑城。是夜,风雪交加,百姓感恩,于是商量烧些什么点心去犒劳筑城的将士。有的提议送酒菜去,好让士兵御寒。但军中严令禁止饮酒,有人出了个两全之计:用带糟的新酒当水,每家每户都自觉贡献了最好的食品和在一起煮食,即味美又御寒,且吃时还能保温。这便是“糟羹”。兵士吃了“糟羹”浑身是劲,不久就筑好了城墙。
第二种说法是明朝的时候,有一年正月十四,戚继光带兵进驻临海桃渚城。解粮官张里道将军来帐前禀报,说大批军粮第二天上午才能解到,而库里的粮食只够当晚用的,明天早上的饭食没有着落,请示说能不能向城里百姓借粮。 戚继光不同意,说桃渚城里的百姓多次遭倭寇洗劫,而且为了支援戚家军已经省吃俭用了,怎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于是让张里道回去另想办法。 张里道想来想去,想出一个一顿饭作两顿吃的办法。他带领士兵把剩下的粮食磨成粉,兑水熬成糊状,再加入各种蔬菜、肉类、豆制品和调味品,制成味道不错的糟羹。当晚和第二天早上,全部将士都吃这种糟羹。消息传出,桃渚百姓非常感动,后来每到正月十四,百姓们都会想起这件事,家家户户准备米粉和各种果菜肉食,和在一起搅糟羹吃。这种食俗流传至今。
看了这两种说法,糟羹的好吃于否似乎就不是最主要的了,吃不吃羹似乎与爱民如子有关。现在有的地方开始争执糟羹起源到底在哪里,我倒觉得此种争执无足轻重,拘泥于这些细节问题肯定与老祖宗们当年吃糟羹的本意相差甚远,我个人倒觉得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和保家卫民有关,这说明只要是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办了实事,不入史册者也能流芳百世,要不然怎么说“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呢。

周晓瑛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