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寇”传奇 |
发布日期:2009-11-26 |
来源:
|
浏览次数:4112 次 |
|
“绿寇”传奇
小时候吃饭,稍有个狼吞虎咽,爸爸妈妈就会在旁边叫:一点样子也没有,象个绿寇一样。说的多了,知道了“落寇”就是强盗的代名词,但是问及缘由,老人们也说不出原因,只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传统讲法而已。 大了会去翻一些史料,却原是咸丰元年,有一批海上叛民劫持了由台州运往天津的皇粮,船的外壳均涂上绿色做标记,于是一份份关于绿壳船队抢皇粮的急报,飞往朝廷,“绿壳”成了台州强盗的代名词。后演变为“绿寇”。 照这么说“绿寇”就应是贬义词,但是再翻史料,心里却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台州成名于唐,成名的原因却是因为当时的台州是个蛮荒之地,“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台州蛮荒至此连杜甫看也不过尔尔,所以台州自唐开始便成了历代贬官之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来讲,台州地少,“七山一水两分田”,意味着自然条件差,人民生存条件也恶劣。但是官府的税赋却还是年年都不能少的。所以当“春大饥,人相食”的惨状发生时,造反者众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所以鲁迅先生就曾有“台州式的硬气”一说。 记得曾与椒江的一位朋友谈起台州的民营企业为何不是在临海风生水起,朋友说道:“下乡人”靠海,多为渔民,与大海争食,个性自然彪悍,遇事善于另辟蹊径。而临海当时是台州府所在地,政府机构多,人们几乎都是吃公家饭的,又有几个舍得那份安逸?只有“下乡人”,地少人多,公家安排工作指不上,只能靠自己。当明天的午餐不知道在哪里时,做点小生意又算得了什么呢?久而久之,形成规模。 如此看来,当生存逼得生命无可选择,台州的先辈选择了不做良民,进行抗争,所以“绿寇”一说于我就在贬义中品出了台州人的一丝骨气。 周晓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