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人生三乐》之学习后感

发布日期:2011-10-27 来源: 浏览次数:3581 次

《人生三乐》之学习后感

何为“三乐”?孟子说,“其一,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其二,仰不愧天下,俯不坐于人;其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第一种,有可能被误解为狭隘的家庭主义,但是可以从另一角度想,如果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健健康康的,兄弟姐妹都没事,这就意味着如果在外面碰到与自己父母年纪差不多的长辈,就自然而然地去尊重别人,帮助别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孟子说这话的一个前提就是一切的快乐都是按照人性的要求,使人性顺利发展为主。“兄弟无故”的道理可以以此类推,等同。

第二种,我觉得是从个人的内心出发的。都说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一个天使。魔鬼可以很邪恶,天使却很善良。正邪的拉扯其实就是我们做决定时的犹豫,虽然不一定说不是黑就是白,这样似乎有点严重,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只是在一念之间,往后的事情趋向就在那刻被决定的。要做到“仰不愧天下,俯不坐与人”,只要做到无愧于自己,对得起别人就可以了,说说其实真的挺简单的,真正做得到做不到全看个人造化了,一直觉得,道理每个人都是门清门清的,借口只是都忽略了而已。

转而第三种,英才,在儒家思想中的标准你就要把它缩回到孔子思想中去,《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话有点绕,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中等材质的人愿意上进他就愿意跟他讲高深的道理,反之“以下”,不愿意上进的,勉强也无用。换言之,即使再聪明的人如果自身不愿意受教,再多只是徒劳,反之,愿意上进的,就算有再多的困难,自身都会移而不动的坚持,前者跟“强摁牛喝水”的性质是如出一撤。

这就是孟子三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就是说一个人的三种快乐中是不包括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 。是的,往往处在权利的最高端,压力最大,关心的都是大事,以至于自己家里的小事就直接被忽略了。别人觉得你好,如果你家人并不觉得,那么肯定就是中间的某个环节出错了。

我是觉得,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产物,可以做到的,能得到满足的,这就是快乐。不可否认,孟子的三乐是他的经验之谈。前两者我是比较认同的,更贴合实际,尤其是第二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到的。知足常乐是句老话,没有比这更适合的意境了。

快乐不假,你懂得的……

郑文差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