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不见炊烟

发布日期:2012-11-30 来源: 浏览次数:4296 次

不见炊烟

站在暮色四起的郊外,我很久没有见到袅袅升腾的炊烟了。即使看到也是稀稀拉拉的几缕,像荒山上那几棵稀稀落落的树,它陷入荒芜的困境。

印象中村庄的炊烟最美的是在黄昏时分。当夕阳的余光铺在田野上,也铺上村庄时,炊烟就从灶台出发,快乐地溜向烟囱,然后婷婷袅袅地在村庄上空随风扭动细细的腰肢,或理直气壮地挺直脊梁直刺青天,乡村味就此漫开了。再配上几声鸡鸣,几声犬吠,几声父母唤儿吃晚饭声,或者还有老人扛着犁耙走在田头,一头老牛跟在后面,时不时的发几声“哞哞”,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诗意就这里流淌着。

而现在,村庄还是这片村庄,土地还是这块土地。可炊烟日渐稀少了。灶台被煤气灶打败了,旧村要改造,乡村农民要居民化,土地被一幢幢高楼侵吞了,被钢筋混凝土深埋了。没有裸露的土地,没有了禾苗立足的水田,再也见不到金黄的稻穗随风起舞的情景了,再也见不到油菜花黄成一片的壮美景象了,连青蛙的鸣叫也淡出了我们的耳边,更何况那一缕缕虚无缥缈的炊烟。

炊烟,是村庄里一支民间自制的墨笔,笔尖朝上,每天把村庄的天空当做一块画布,肆意泼墨挥洒着乡亲们咸咸淡淡的日子,渲染着源自酣畅淋漓的劳动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不见炊烟的村庄人们生活就少了一份天伦之乐,留守村庄的是老的老,少的少,年轻的都奔向城市谋生,家缺少了一份完整,孩子的成长缺少了一份关爱,父母的生活缺少了一份关注,村庄的日子多了一份残缺,村庄开始走向荒凉。不见炊烟的村庄,膨胀的欲望开始进驻人们心里,乡村的淳朴开始收敛了,村民憨厚善良的本质在突变,低俗、鄙陋、浮躁占据了他们的心灵,质朴的村庄变得浮华了。

有人说,炊烟是村庄的根。是啊,炊烟是乡村闲闲淡淡日子的见证者,是乡村的那份诗意的守望者,是乡村人们心底那份淳朴的彰显者。

现在村庄要城市化,可它得不到城市的承认,在城市人的眼里,城市化的村庄还是一个乡巴佬,骨子里是鄙陋的;而城市化的村庄脱掉了乡村的质朴外衣,变得有点像假洋鬼子,骨子里有一种媚态。

文明让村庄脱胎换骨,但也让村庄失去了根。没有炊烟的村庄的就像没有家园的流浪者,灵魂永远是漂泊的。没有炊烟的村庄就像充满欲望的心,在前行的路途中容易迷失方向,在膨胀的欲望里容易沦陷。

朱海燕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