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钱包和钥匙
如果你出门,不想要带太大件、太累赘的行李,那你会带哪些堪称轻便的东西?
我的答案是:手机、钱包和钥匙。
带手机是因为,不论是在何时何地,我都有我需要找的人和需要找我的人。带钱包是因为,经济基础,不可或缺。带钥匙是因为,不管走多远,我总要回家。带这三样东西是因为,它们真的轻便到可以拽在手心里就出门。 现在,能最少负担地拽在手心里的东西真的不多。
同样的问题,换个方式,这样提出——人的一生,值得追求的东西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越华丽就越难触及,平凡人有平凡人的苦处,没有超能力也没有奇迹地打拼,很多东西仍然不是想要就有的,所以取舍很重要。那些华丽丽的东西能得到最好,算是锦上添花,得不到也不代表你不够努力。如果让你选,最基本、最需要的去追求,那么,你的答案是什么?
我的答案:一些我需要也需要我的人,一点钱,一个可以回的家。其实,也就是——“手机”、“钱包”和“钥匙”。
先说说“手机”。这些年,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外面。于是乎,手机,也成了一种不可或缺。我的手机从来不关机(当然,坐飞机和意外没电这种特殊情况除外),我甚至觉得有时候关手机会显得很自私,因为有时候,即便能确定自己不需要去联系别人,但是无法确认别人需不需要联系我,想着父母兄弟或是朋友同事,仍然无法关机。人不可能真正孤独的,只要被需要就不可能孤独。在一本书上看到,作者说他的一个朋友有一个习惯,就是很少接电话。有一天,作者质问他,他这样回答——我不想做那种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的人,一个人必须要有承受找不到别人的能力。或许他有他的道理,但恕我无法认同。就算我这辈子都接不到什么重要电话,我也不想错过“万一”的那一个父母兄弟朋友的“重要”电话。当然,我也很感谢,在我有需要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就能为我赶来的人。这些我需要的和需要我的人,在我漫长的人生中给了我无数的温暖,感谢我的他们、她们!
再说说“钱包”。自古到今,很多关于它的说法、见解和故事,比比皆是。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它,这是肯定的,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嘛,所以我们不可能真正做到视其如粪土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真的没有那么需要它。有人告诉我说,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关键是有些问题,花多少钱也解决不了啊。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失眠抑郁,惶惶不可终日啊。人越成长,烦心事越多的时候,这个道理就越凸显。有一段时间,大概有大半年吧,我的脸上过敏,各种过敏。过敏的日子,真的很难熬,尤其是在脸上。那段时间,我是能不见人就不见人,我怕一出门就把人吓着。可是这样也就罢了,问题是,各种求医问药,各种各种,跑了好多地方,见了好多经介绍的名医,最终都不见好。我以为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挫折,是灾难,是灾难啊。所以到最后,我的生日愿望都变成——神啊,我把我所有的积蓄都给你,让我的过敏快点好吧。所以,有点钱,在解决温饱之外,还能有些结余,这样是最好的。再多也不是嫌多,如果能锦上添花,当然欢迎了。但,可怕的是,有人汲汲营营一辈子,以为自己为的就是,赚钱。那样的话,就显得悲凉了。
最后说说“钥匙”。不管走多远,总要回家的。这是我以为的钥匙的内涵。记得我的父辈们的那个时代,流行将所有钥匙用钥匙扣串起来然后挂在腰间。走路的时候,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可能这样的做法,已经退出我们现在的审美习惯了。但是,想到那个时候,人们把钥匙挂在腰间,出外劳作之后,一伸手,就能够着钥匙,打开家门,或是给自己倒一杯水大口大口的喝起来,或是忙忙碌碌地开始张罗一顿饭。想起来的时候,有一种单纯的美好,感觉那样才叫“日子”,也叫回归。现在,市面上,有卖各种款式的钥匙扣、钥匙包,款式各异,有PU的,有真皮的,有贵的,有便宜的,我们把钥匙串起来,装饰起来,拿手上,放包里。不论我们去到哪里,我们随时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存着一种信仰,它叫——回家。
亲爱的朋友,你的手机、钱包和钥匙,都在了吗?
陈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