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南浔
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南浔,我其实很早就想去了。碰巧今年公司安排的疗休养线路中,有一条湖州之旅正好有此景点,便毫不犹豫选择了前往。
10月14日一早,坐着大巴车在导游带领下来到了极具江南水乡文化风貌的南浔古镇。在江南六大古镇中,要数南浔文化底蕴最深,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古镇主要由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辑里湖丝馆、百间楼,江南水乡一条街等景点组成。
进入古镇后,去的第一站便是小莲庄,这是南浔名园,又称“刘园”,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清末光禄大夫刘镛的私家花园,也是南浔古镇的王牌景点。小莲庄的美色是典型的江南风格美景:外园楼阁亭榭,曲桥长廊,环绕池周,傍水而建;内园池塘荷叶,古树古建,相互映衬。庄内还有好几个赏荷的亭子,每个造型都不一样,隐于垂柳翠竹之间,极富江南水乡情趣。在后花园,还有一株百年紫藤树,取“紫气东来”的含义,被视作大富大贵的象征。游人路过此处,
必伸手摸一摸沾沾福气。小莲庄里面最值得一看是一幢二层小洋楼建筑——东升阁(又称“小姐楼”),这里是当年刘家小姐们的闺房,因古代女子不能随便抛头露面,故建于庄内较为角落位置,但它中西合璧的外观在这片中式园林中还是显得格外抢眼。小莲庄之所以成为“小莲庄”,庄内的荷花是必不可少的,只可惜我们错过了观赏荷花最佳时节,不然定能看到荷花盛开,紫藤缠绕美景。
图为古镇集景
游完小莲庄,过一座小桥,便来到了与之一溪之隔的嘉业堂藏书楼。据导游介绍,它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年建成的,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该楼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海量的古籍藏书闻名于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书楼是回廊式的两层建筑物,由七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藏书约11万册,杂志3000余册,红梨木书版30000余块。我在想,刘氏家族虽然非常富有,但对文化的敬重也是他家能传承下这么多书籍的缘故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书楼又是与园林融为一体,随处可见青灰色的六角凉亭,青灰色的石板路,安静的荷塘,是个读书静心的不二之选,行走在书楼里,让人心旷神怡,脚步和心情都会不自觉地的慢下来。
走出藏书楼,我们先后来到了张石铭旧宅跟刘氏梯号,前者系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群组成,它是南浔古镇中规模最大,最西洋派的建筑,号称江南第一民宅。后者俗称“红房子”,是刘镛第三子刘梯所建。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为主体,大宅高敞恢弘,融入欧洲罗马式风格,特别是后花园一幢用红砖砌成的西式小楼,据说当年热播的电视剧《上海滩》就在这里取景的。
舟游古镇永远是水乡的主题曲,随后我们小心翼翼地坐上了那吱呀的船篷,随船轻声摇摆来到了张静江故居。这又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住宅,之后张颂贤的孙子张静江继承了这座宅子。故居是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建筑,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这就是传说中的步步高升了。和同时期的大宅相比,张静江故居显得非常独特,在建筑风格上它并未揉入西方建筑元素,整体风格也更加质朴和沉静。在这里,我们瞻仰了孙中山书写的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条幅,邂逅了清末状元张謇书写的“尊德堂”匾额,又浏览关于张静江的生平资料、照片、书札、任命状和文物,不禁让人怀想当年风起云涌的民国革命岁月。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辑里湖丝馆,这又是一幢中西合壁建筑。当时南浔之所为巨富之镇,完全得益于这“辑里湖丝”(注:辑里是南浔村名)。馆内陈列着各种展品,包括各种关于丝的模型、样品,一组组展示南浔人采桑、养蚕、缫丝、制衣、交易等一整套流程通过泥偶形式一一展现出来。另外,馆内还陈列了辑里湖丝在国际国内获得各种荣誉,想要了解南浔丝商的发家之路和江南的丝绸文化,这里绝对不容错过。
俗语有言:“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南浔真的很美,美的令人不舍离去,若非亲临其境,真的难解其中韵味。
项寅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