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记忆里的童年

发布日期:2015-11-03 来源: 浏览次数:3899 次

记忆里的童年

在遥远的记忆里,章安老家后门有个小池塘,那时候水还是清澈的,有很多小鱼小虾米,时不时还有乡亲来这洗米洗衣服,炎热的夏季,当然少不了乡下的娃游泳避暑。

那年夏天,炎热异常,知了趴在树上高歌不已。在漫漫暑假里,我喜欢光着脚丫,躺在姥姥家石板地上享受那份凉意,那时候没觉得脏,只觉得很是惬意。我爷爷是个磨剪刀的,门口摆个磨刀石,一把小凳子就是工作场地。整个夏天陪我度过的是知了声和磨剪刀“霍,霍,霍”的声音。年少总是闲不住的,那会我会拉着堂哥,顶着烈日去钓蛤蟆,抓螃蟹。那时候,什么都是DIY。钓蛤蟆你得有个不长不短的棍子,捆上绳子,还要捆上诱饵,可以是南瓜花的芯也可以是小块的猪肉。当然钓上的蛤蟆放哪里也是有讲究的,我们那会叫蛤蟆袋。蛤蟆袋制作比较麻烦,在老家东翻西翻找到长约半米的铁丝,圈成一个圆,多余出来的铁丝扭麻花成为手柄。接下来就是找个长度可以的大袋子,因为蛤蟆比较会蹦。最后就是用针线把袋子口缝在铁圈上。这样蛤蟆袋就算制作完成了。一杆一袋,装备齐全。在小河边,小草从,我们收获颇丰。当然我们也会偶尔钓上四脚蛇或者小水蛇。

我家邻居是个钓鱼达人,那时下午太阳西斜后,他都会去后门的小池塘钓鱼。每次都能钓到不少鱼。钓得多,他还会分点给我姥姥家。红烧糖醋鱼是我姥姥的招牌菜,那味道至今记得。我偶尔也会去看他钓鱼,觉得挺简单的,也决定搞套装备去钓鱼。那会的鱼竿是纯天然的竹竿晒干。我让我爷爷也砍了一根像样的,用镰刀把竹竿的分支削的干干净净。去渔具店花了一块钱买了10的鱼线。鱼漂是公鸡的羽毛剪成七小段,用鱼线捆住姥姥给我的绣花针,用针穿过这七小段鸡毛,鱼漂就完成了。用火烫弯绣花针,鱼钩就做成了。用牙膏皮捆在鱼线上调整好重量。再把鱼线往竹竿上一捆,完整的鱼竿就制作好了。那会觉得特自豪,想玩什么都能自己完成。在田边挖了不少蚯蚓,藏在空火柴盒里,就是我的鱼饵了。偷偷的从姥姥的米缸了抓了一把米,我就去小池塘试试我的新鱼竿了。由于经常看邻居大爷钓鱼,钓鱼的套路也算轻车熟路了。把米撒在水草多的塘边,打窝。接下来就是上鱼饵,调整鱼线试验水深。钓鱼是考验耐心的活动。我也不知道那时就这么点大的年纪有这耐心,一下午硬是钓了三四条鱼,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觉得兴奋异常。钓鱼时,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条鱼有多大,时刻给你的是惊喜。可能你花了一天时间钓不到一条鱼,但是希望总是存在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80后乡下的童年,可以光脚在田里奔跑,可以在河里游泳嬉戏,也可以用弹弓打知了,爬树抓天牛,竹竿扫螳螂……无忧无虑的日子,或许只能留在遥远的记忆里。这种情景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

陈韬丞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