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儒之“立志” 佛之“发愿”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浏览次数:4684 次

儒之“立志” 佛之“发愿”

——谈“钉子精神”

今日之道,事事强调以“钉子精神”钻研之,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到党员再学习,《雷锋日记》贯穿起讫。“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而今的“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是不全面的,还需强调足够小的受力面积,即专注力。若想把木棍摁进墙壁,无论费多大力气挤钻都是缘木求鱼,若要将图钉摁上墙去,使用同样的力气便如注萤沃雪。

人之一生,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维摩诘经》喻之:“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在这短暂的数十载中,客观可支配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人在追求实现自己的独立价值,践行人生规划的过程中,就存在着经济学绪论中的“稀缺性”概念——相对于人类多种多样且无限的需求而言,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通常,人们为了得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放弃另外一些自己也喜欢的东西。经济学的存在既是为了管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满足人类的欲望。人生的经济学是每个人避无可避的,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最大的个人价值。

古今壮大的人文思想中,儒家强调“立志”,道家强调“发愿”,其实是大道至简,殊途同归,无非都立足于“向一个建设性的方向聚焦释放生命能力”。俗事烦扰,人生中分散精力的地方太多,受力面积太大,能否专注突破就区分了强者和庸才。碌碌无为的人选择把精力像撒胡椒粉一样洒在零碎的琐事上,更甚者任由他人占用自己的时间,生命能量在这过程中被不断稀释、涣散;而那些架海擎天之人却时时像钉钉子一样,把精力集中在一件或少数几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竭智尽力,不断叠加、累积生命能量,实现人生价值。

赵鑫珊在《天才与疯子》中有句话读过的人皆印象深刻:天才人物因才华盖世,心理或精神能量极大,他一定要找到一个能量释放的口子。一般有三个口子:1、创造世界,建设世界;2、破坏世界,摧毁世界;3、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即发疯或者自杀。由此看来,伟人和庸人的差别就在于此,在于一个人能否专注于一物,肯挤肯钻,是否从一而终坚守“钉子精神”。

李优悠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