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行合一
近期在读度阴山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本书生动鲜活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令人受益匪浅。
王阳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终于在贵州龙场悟道,诞生了心学“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达到宁静于心、无敌于外的境界。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他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他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他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落匪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简明易学,深得百姓喜欢,在他病重路过南浦、南昌城时,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顶级膜拜。他一生为民,一心为民,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安危,最终成就了其辉煌的一生,成为传奇式人物。临终前,他只悲壮的留下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知行合一”,使《知行合一王阳明》成为读客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当然,习总书记并不是要我们照搬王阳明的思想,而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何以兴邦,那就是“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今年是公司“作风建设年”,公司从上到下狠抓作风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塑造公司良好形象。为正视作风效能和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敢于揭短亮丑,杜绝“慵、懒、散、漫、浮”现象,公司开展了“找短板 树标杆”活动,从部门到员工,大家积极行动。大溪岭隧道所以班队为单位分组展开讨论活动,人人畅所欲言,找不足。不过在转作风上,我认为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人人做到知行合一,从当下做起,勇于担当,这也和《做一名有契约精神的员工》这本书中所讲述的诚信、尽职尽责、团结、团队精神、忠于企业等是相一致的。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解释便是:“知”是“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我们每个员工都要用自己的良知去做事,并做到知行合一,那么问题都会简单化。在工作中,如果人人能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能够少说多做,不去计较得失,团结诚信、友爱进取,忠于企业,将企业的利益放首位,那么,契约精神无形中就被展现出来。至于“慵、懒、散、漫、浮”的现象自然就消失了,公司也将充满无限的生机。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去年清明节时,天台县一辆城乡公交车上,一位晕车的阿婆吐了一地。车上的乘客,有的捂住口鼻,有的起身挪位置,都避之不及。唯有坐在阿婆旁边的一个穿黑衣女孩子站起来,拿出包书的书皮,接住阿婆又一次的呕吐物,并用纸巾把地面擦干净,然后安静地坐回到座位上。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同车乘客季先生,他花了几天时间,找到了这个女孩的学校,希望她得到应有的表扬。这个女孩就是张静初,她小小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
由于张静初的平凡善行很接地气,她的善举已被正式录入山东省中小学必修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张静初只是说:“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该做的事情,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很多人都帮助过我们,我们应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张静初懂得感恩,做到了知行合一。从她的事迹可以看出,做善事并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只要看到想到就去做,人人可为之。而只有接地气、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榜样,才能形成合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礼仪,我们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合”,做到知行合一。
胡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