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窑洞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红七月活动”,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延安的窑洞。
1940年底,毛泽东同志在杨家岭接见了从前线来到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干部。他对不习惯党校窑洞生活的干部说,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斗争。在杨家岭散落着一排窑洞,其中一口就是毛泽东同志当年的住所。进去参观,里面陈列着当年伟人用过的简陋物件,窑洞里通风透气不好,但是正是在这简陋的陕北窑洞里,毛泽东废寝忘食,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拨开了当时笼罩在国人心头的阴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光明之路。
在窑洞不远处,中央大礼堂、中共中央办公厅小楼格外显眼,历史上著名的中共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相继在这里召开。在中央大礼堂旁边,延安干部学院的老师给我们讲授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延安那整体艰苦朴素、团结奋进的面貌,让当时著名华侨陈嘉庚到访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希望在延安”!
图为窑洞
延安城区的窑洞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关键的革命十年,而距延安城区一个小时车程的梁家河村,那里的窑洞见证了新时代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褪变。他从15岁刚来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梁家河时的坚定自信,七年艰苦的知青生涯给了习近平同志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那里,他和老百姓一起艰苦奋斗,挖水井,清淤泥,踏上了为人民做实事的道路。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希冀,更是源于自己年轻在农村插队时所引发的深沉思考。当下,我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生活过的梁家河窑洞前,环顾四周,想象自己如果在十五六岁时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七年,是否也有这样的决心。诚然时代变了,再没有上山下乡,农村也是新一片面貌,但伟人的精神永放光芒,照耀着当代我们这些年轻人不断前行。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党员,奋斗,不止为了小家,更为了我们心中美好强大的国家。
此次延安红色之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辈们在风云突变的战争年代的奋斗历程,也更加领会到延安精神的内涵。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离开延安回到台州,看到熟悉的高楼大厦,我的脑海里还会时不时地浮现出延安窑洞的样子,还有曾经在窑洞里生活过、奋斗过的先辈们,毛主席在窑洞中伏案提笔的样子……
周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