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辉煌的五年 奋进的五年

发布日期:2017-08-28 来源: 浏览次数:4215 次

辉煌的五年 奋进的五年
--专家解读党的十六大以来大事记


  2007年10月8日播发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党的十六大以来大事记》,记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五年间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这些成就具体体现在哪?有着怎样的意义?新华社记者特邀权威专家对此进行点评。
  (成就一)理论创新硕果累累
  (概述)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权威专家点评)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张志明:
  党的理论创新的意义是重大的,同时党的理论创新又是科学而严肃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之所以这样顺乎党心顺乎民意,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信赖,就在于我们党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基本规律,顺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向何处去这一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党自身发展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和逐步解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理论,为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成就二)党建成就谱写新篇章
  (概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本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本领。
  (权威专家点评)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张志明: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自身建设最重大的贡献和成就是,科学地提出并不断践行着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不断推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建设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和成就,比如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程度有明显进步,特别是基层党建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比如宁波的城市区域化党建,江苏建湖等地的党纪审理助辩制度,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等。
  (成就三)经济发展实现伟大跨越
  (概述)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过去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权威专家点评)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巡视员王文波:
  中国经济已连续四年实现10%或以上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速为11.5%。经济增长年度之间波幅较小。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这种高位稳定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中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成就四)民生改善看变迁
  (概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2002年12月,胡锦涛带领中共中央书记处成员到河北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威专家点评)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党和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平公正,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征地、拆迁……凡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党和政府都下大力气去解决。不断提高养老金标准、为城镇老年人和少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为城镇贫困家庭提供廉租房,百姓更多地享受到了发展的实惠。
  (成就五)农村发展上台阶
  (概述)在过去的五年,中国农村发生巨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04年至2007年,中央连续下发四个“一号文件”,不但已有的支农政策措施得到完善和强化,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措施相继出台,力度之大、实惠之多、出台之快、要求之高,历史上少有。
  (权威专家点评)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的政策不断向“三农”倾斜,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农业税的免除,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过去不可想象。国家还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并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更重要的是,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使得农民生活和医疗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一些地方还在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对农村加大了投入,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农村道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深得民心,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成就六)区域协调迈大步
  (概述)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指出,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党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东部跨越、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呈竞相发展之势。
  (权威专家点评)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
  党的十六大以来,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竣工,极大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进一步实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国家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并采取实质性政策,如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加快国企技术改造,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此后,又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都迅速推进。从西部、东北、中部,到滨海新区、成渝,这些地方的大发展对实现全国的均衡、协调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党和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也总结出许多经验,有些地区如青海三江源地区只保护不开发,有些生态脆弱的地区要限制开发,区域发展思路更加成熟。
  (成就七)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概述)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以中共中央决定的方式下发了有关文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出台,16个重大科技专项陆续启动……自主创新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各地得到贯彻落实。
  (权威专家点评)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
  2006年初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总结近年来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成就,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明确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的核心地位,是国家利益所在。二是地方政府积极出台鼓励和激励创新的地方政策法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协调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三是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大幅度增加创新投入,提高创新管理水平。四是推动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体制改革,缩短了科技成果商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周期,优化了国家创新资源配置,显著增强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成就八)先进文化“发展壮大”
  (概述)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不仅在于它的阶级基础是否先进,而且更在于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根基是否先进。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从公民道德建设到文化体制改革,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去五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化建设取得蓬勃发展,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在不断提高驾驭先进文化的能力。
  (权威专家点评)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陈飞龙: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产业、文化战略、文化安全,也实实在在地做了许多事情。党在十六大提出先进文化的理念后,又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文化的理念。当然,不光是理论,还有很多具体的实践。要列举的话,事情很多。比如,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起到了一种正风气的作用,社会伦理道德有所改善,社会风气趋于好转;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非常详细,做得很好,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具体落实。
  (成就九)战胜风险促发展
  (概述)2003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来。危难之际,众志成城。在2003年7月28日举行的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不仅如此,五年间,我们还战胜了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有效消除了来自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的影响,保证了发展大局的稳定。
  (权威专家点评)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挑战,经济运行更加平稳,社会发展更加和谐。非典暴露了我们在社会管理、应急机制方面的不少问题,党和政府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率领全国人民战胜了这一挑战,并相应建立了许多长效机制。针对经济运行速度偏快、投资规模过大、流动性过剩等问题,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等多种政策调控,特别是密切观察市场动向、频繁微调,宏观调控反应更加灵敏,更加遵循市场规律。针对当前出现的高耗能、重污染势头,大力推行节能减排。
  (成就十)外交方略力推“和谐世界”
  (概述)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和外交传统、分析国际形势复杂性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倡导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宏伟目标,它与中国自身实现“和平发展”的长远战略结合在一起,成为指导新时期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基本方略。
  (权威专家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王逸舟:
  在近几年展开的受到举世瞩目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从反对一切形态的恐怖主义到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从上海合作组织的日渐壮大到六方会谈中的积极斡旋,从阿富汗重建过程的援手到印尼海啸灾难的救助,从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到各种重大经贸协定的签署,从周边睦邻友好关系的深化到全球大国间高层次战略对话的推动,直至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大峰会上有关“和谐世界”理念的详尽阐述――中国以一种更加开放自信、理性务实的外交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树立了起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其外部影响力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与日俱增。



友情链接
Baidu
map